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业科学论文范文

农业科学论文范文

农业科学论文

农业科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科研机构和学校在农业科学领域高被引科研机构和大学排名中,被引频次和论文数量排名均进入前20位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中,美国的机构和大学最多,共有11个,法国有2个,而西班牙、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和巴西的机构和大学各有1个。从机构的性质看,大学有13个(美国9个,加拿大、巴西、荷兰、丹麦各1个),部级研究机构有7个,法国有2个,美国、中国、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各1个。中国科学院也跻身前20位,名列第8位。美国农业部在论文数量和被引频次排名均居第一,远高于其他机构,是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机构。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排名第二,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名列第三。全球排名靠前的中国研究机构和大学除了中国科学院外,还有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

(二)最有影响力的学者和科学家在ESI数据库TOP1%高被引科学家排名中,被引频次排名进入前20位的农业科学领域科学家中,有12人均来自美国及美国的机构和大学,其他科学家来自泰国、加拿大、德国、韩国、比利时和英国。从所属机构性质来看,其中有3人来自美国农业部,1人来自加拿大农业部,1人来自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其余大部分学者和科学家来自各国大学。

二、农业重点学科领域全球竞争力

由于WOS检索平台没有以农业领域各个学科作为检索对象的检索方式,为了研究农业领域中重点学科情况,本文利用WOS检索平台中期刊引用网络版数据库JCR(JournalCitationReports)搜索各个学科所收录的期刊名,用期刊名作为检索条件,查询WOS数据库中当前收录论文,并利用该平台的统计分析功能,从论文作者、文献来源国家和地区、研究机构等方面,对在农业各个学科领域的智力资源进行统计学分析。

(一)作物利用WOS分析工具中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数据分析,所有命中文献按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数据库中共收录的园艺学科论文9.12万篇,收录论文最多的作者来源国是美国,共收录2.99万篇,论文占比32.82%,收录作物学科论文最多的前10个国家和地区为美国、加拿大、巴西、印度、中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日本、西班牙。中国排在第5位,收录论文数量3447篇,占比3.78%。利用WOS分析工具中的“机构和大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有命中文献按机构进行分类统计。统计显示,数据库中收录的作物学科论文9.12万篇中作者来源最多的机构是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局,共收录5601篇,论文占比6.15%,排在前20位的机构和大学中还有加拿大农业和农业食品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大学、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其余来自美国机构和大学。

(二)园艺统计显示,数据库中共收录的园艺学科论文9.14万篇,收录论文最多的作者来源国是美国,共收录3.93万篇,论文占比42.96%,收录园艺学科论文最多的前10个国家和地区为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加拿大、法国、西班牙、巴西、澳大利亚、意大利。中国排在第3位,收录论文数量3853篇,占比4.21%。统计显示,数据库中收录的园艺学科论文9.14万篇中作者来源最多的机构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共收录3705篇,论文占比4.05%,排在前20位的机构和大学中除了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色列农业研究组织、加拿大农业和农业食品部,其余来自美国机构和大学。

(三)畜牧统计显示,数据库中共收录的畜牧学科论文22.20万篇,收录论文最多的作者来源国是美国,共收录6.91万篇,论文占比31.12%,收录畜牧学科论文最多的前10个国家和地区还有印度、加拿大、德国、法国、西班牙、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中国排在第11位,收录论文数量4390篇,占比1.98%。统计显示,数据库中收录的畜牧学科论文22.20万篇中作者来源最多的机构是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局,共收录6386篇,论文占比2.87%,排在前20位的机构和大学中除了加拿大农业和农业食品部、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印度兽医研究所,其余来自美国机构和大学。

(四)兽医统计显示,数据库中共收录的兽医学科论文11.22万篇,收录论文最多的作者来源国是美国,共收录2.95万篇,论文占比26.29%,收录兽医学科论文最多的前10个国家和地区为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日本、巴西、德国、意大利、法国、苏格兰。中国排在第15位,收录论文数量1715篇,占比1.53%。统计显示,数据库中收录的兽医学科论文11.22万篇中作者来源最多的机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共收录2327篇,论文占比2.10%,排在前20位的机构和大学中除了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墨尔本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大学,瑞典农业科技大学,其余来自美国的大学。

(五)农业经济与政策统计显示,数据库中共收录的农业经济与政策学科论文25623篇,收录论文最多的作者来源国是美国,共收录15700篇,论文占比达61.27%,美国在此领域中占绝对优势。收录农业经济与政策学科论文最多的前10个国家和地区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苏格兰。中国排在第11位,收录论文数量217篇,占比0.85%。统计显示,数据库中收录的农业经济与政策学科论文25623篇中作者来源最多的机构是美国农业部,共收录1139篇,论文占比4.45%,排在前20位的机构和大学除了第17位加拿大圭尔夫大学以外,其余全部来自美国的大学。在该领域美国机构和大学占绝对优势。

(六)农业工程统计显示,数据库中共收录的农业工程学科论文17254篇,收录论文最多的作者来源国是美国,共收录8115篇,论文占比达47.03%,美国在此领域中占绝对优势。收录农业工程学科论文最多的前10个国家和地区为美国、中国、印度、西班牙、韩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巴西、意大利。中国排在第2位,收录论文数量3852篇,占比22.33%。在农业工程领域,中国学者和科学家的研究水平还是比较突出的。统计显示,数据库中收录的农业工程学科论文17254篇中作者来源最多的机构是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局,共收录1551篇,论文占比8.99%,该领域排名第2位的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共收录522篇,论文占比3.03%,排在前10位的还有印度理工学院、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美国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浙江大学、西班牙高等科学研究院、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浙江大学排名第8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排名第17位,中国农业大学排名第21位,华南理工大学排名第24位。排名前20位的机构和大学中,来自美国的机构和大学有15个,中国机构和大学有3个。印度、西班牙机构和大学各1个。在该学科领域中国研究机构和大学的排名还是比较靠前,并且占有一定研究地位。

三、结论

农业科学论文范文第2篇

目前这种平台体系能够在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建设的初级阶段,将数据的搜集、保存、查询等问题很好的得到解决,各个分中心能够将农业科学数据和用户的管理进行处理。这些数据的特点有以下几点:①数据之间存在非常低的融合性和耦合性,但是物理上却表现为非常松散,无章可循;②农业数据物理低于分布于各个数据分中心,因此数据节点和数据中心的管理能力的差异,就会导致数据的质量和安全性;③数据的主中心对于分布式的数据检索运用主要是通过元数据的方式来实现,因此各个数据之间不存在耦合关系。农业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建立,使得数据共享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和深化,因而数据中心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随着管理数据的增加,服务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比如很多用户就提出了对异源异构数据进行集成查询服务,因此就要对目前数据的灵活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满足用户的所有特殊要求,这便是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的终极目标。

2国家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体系结构优化设计

体系结构是指一个系统组件和各个组件之间的联系,而这个体系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信息的储存和透明查询等,因此服务平台的稳定性、可用性和扩展性都受到了整个体系结构的影响。整个体系结构将所有的计算机体系都进行反映,由于对对象和层次的划分因此逐渐形成了各种体系结构。而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体系结构是设计的角度来构建平台的层次结构,设计主要的内容有功能设置、模块的功能、各模块之间的关系等。平台数据整合的目标需求有:①对于异源异构数据进行整合的需求;②能够对融合之后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深入挖掘;③能够将新所有用户个性化服务的要求;④注入的新源新构数据在进行融合和整合;⑤数据的管理安全性和方便性;⑥系统的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由此看出所有的需求都是从用户的角度去考虑,同时在满足这些需求的同时也少不了整个平台内各个层次、功能模块等配合和支持,不断对平台体系进行优化。

我国的农业科学共享服体系再根据目前的状况,以及信息的搜集情况、保存、共享和管理方面进行了改进,主要的优化模型如图3所示,它的优点就是:①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简捷性。系统中的各个功能模块都是按照层次进行功能的封装,因此各个层次之间的耦合性大大降低,但是各个层次间的功能会更加明确,从而提高了管理的便捷性和运行的稳定性。②具有扩展性和灵活性。共享中心的用户的所有要求,都将会交给相对应功能划分区域分别进行解决。问题的解决主要由应用支持层和数据融合层来完成,同时之后出现的更多问题也会有相应的模块进行解决;③能够和现存的系统完美融合,并且可以升级,在该系统的各个层次中均包含了很多子系统、模块和组件,因此对这些子系统等都要进行重新开发和设计。

3农业科学数据共享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①建立一支服务能力强、高效精干的数据共享服务队伍,致力于共享服务的体系的完善和创新工作中去;②将目前网络平台的软件硬件设施,同时加强客户服务的工具支持,保证数据的安全和稳定;③加强数据共享平台的普及和宣传工作,扩大其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们从中受益;④建立多样化的数据服务渠道,使用其他载体把科学数据的共享范围进一步扩大;⑤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模式,尽量采用最快捷的最方便的信息获取方式,对于反馈的信息应该第一时间进行解决。

农业科学论文范文第3篇

广西大学农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专业的农业环境监测与分析实验课程安排在大学2年级第2学期,共计64学时,每周1d,8学时。该实验课程主要是对水、大气和土壤以及植株品质进行测定分析,包括样品的采集和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和综合讨论评价等。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学时太少,实验的准备工作如药品试剂的配制、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实验仪器设备的检查、调试和使用等均由实验员来完成。由于缺乏对实验准备工作的认识,学生难以理解实验准备工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加以重视。等到参与做科学研究或完成毕业论文时,连最基本的仪器设备都不会用,试剂配制操作不规范,甚至不正确,重复实验的结果数据差别特别大,监测数据不准确。二是上实验课时,一般由任课教师详细讲述实验目的、方法、原理、步骤、数据处理、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等,学生则按部就班机械地进行。导致学生对一些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不清楚,实验数据处理只机械地套用,很少加深理解公式的来源与原理,对实验结果的讨论缺乏深度,学生做过的实验印象不深刻,如果自己再重新动手做科研时,错漏百出,不知所措,对于实践的指导没有太大的意义。三是课程最终成绩的考核中实验成绩一般只占20%,比例太小,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在实验时,几个学生为1组,只有少部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个别学生仅是配合他人机械地去做,有些学生甚至不动手,实验结束后写实验报告时互相抄实验记录来应付。由于学生人数多,任课教师只根据实验报告评定的实验成绩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

2对策

2.1整合实验体系

很多实验指导书沿用时间太长,实验方法陈旧,验证性实验多,一般只模仿和重复教师演示过的实验,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的实验少,同一专业不同实验课程多,但课时少,有些类似的和相互交叉的实验各自分离,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少。这些均不利于学生对科学创新能力意识的培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生没有浓厚兴趣,实验教学的质量就难以提升,并且不利于学生适应社会需要,一旦走上工作岗位,面对变化的环境和条件往往就会无所适从。建议对一些相关专业农业环境类实验进行整合,调整、重组和增补,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形成一门农业环境大类实验课,由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通过查找资料,写方案设计实验,以小组为单位,选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独立设计出初步实验方案,然后讨论筛选,并经过任课教师指导修订,形成可行性方案,由学生独立完成。对于环境监测实验项目的选择力求全面性,内容涉及水、气、噪声和土壤植物等各个环境要素。

2.2改变包办的实验准备工作,尽可能开放实验室

以往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主要是按照指导书,由任课教师讲解,用调试好的仪器设备按步骤一步一步地完成实验。这种保姆式的教学方式实验过程中缺少思考、提问和讨论,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没有满足学生的创新心理。因此,需要把教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变为“开放式教学”,改学生“被动式”变为“主动探索式”学习。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准备工作,由学生来准备药品试剂和仪器的调试和使用等,从基本仪器的使用到试剂标准溶液的配置均由学生亲自动手,按照自己设计方案来完成实验,使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又提高学校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达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

2.3改革考核方法

实验考核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调动积极性。有些学生对实验课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是完成任务似的把实验内容重写一遍,不经头脑,不能把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达不到实验的预期效果;有些学生对实验课不感兴趣,不是请假,就是人在心不在,没有积极性,认为没必要亲自动手,只要把理论知识学好,考试即可得高分,做不做实验都不影响结果。只注重实验表面现象,不认真分析本质,敷衍了事,出现问题,不认真深度思考寻找原因。根据实验教学要求,实行实验单独考核制度。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写报告,课上记录数据、现象、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实验过程中允许学生有开拓视野的空间,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实验数据,即使是错误的结果也能找出为什么,任课教师也要对这样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且着重检查动手能力的训练;着重检查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重点检查学生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及方法、仪器设备等的合理选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注重平时成绩与实验报告相结合。对于学生在实验报告后的讨论,如有认真深入思考,有独到见解的创新思想,应加以肯定,在期末考评时酌情加分,从成绩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积极性。

2.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验和科研项目

大学生创新实验科研项目是培养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创业技能和提升创造性品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广西大学实验设备处设立了大学生实验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训练基金项目,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找资料,编写课题申请书,立项后开展实验,对实验数据结果分析,撰写论文和结题报告等一系列的锻炼,培养大学生在探索解决相关问题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和提升创新能力。实验室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和丰富的共有资源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保障。大学生通过对这些大型仪器设备的了解和使用,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通过与科研人员的交流,参加学术报告会,可以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有助于延伸和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3结语

农业科学论文范文第4篇

1.1健全农业科学技术管理体制,制定长期远大科学技术发展战略针对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以战略高度的视角制定预期性部署,对各自为政的科技管理体制打破,强化和健全农业科学技术管理的法律保障,全力保护知识产权,对于获得重大科研成果并转为实际应用的单位和个人要重奖。组建科研成果转为实际应用的保障机制,健全技术市场和金融市场。把农科研投放在公共财政保障上。要重视农业科研领域,把农业科研作为农业持续增长的需求。制定远大的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目标,不但是农业经济保持长期平稳发展的重大措施,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要取得进步也必须这样做。国家农业科学技术的主要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应该从长远着想,使农业科学技术工作更加合理化、规范化,从而促成三个层次配置的最优化,给予我国农业由现行农业转向新兴农业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1.2努力贯彻科教兴农战略,快速将农业科学技术转为实际应用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使科学研究转为实际应用,科学研究成果转为实际应用涉及到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从广义上讲,科研成果转为实际应用主要包括科技提供、转化、需求及科技条件系统等组成的大系统,包含创立、完善有关机制收入分配机制、考核机制、奖励机制、调控机制等运行过程。从狭义上讲,科研成果转变主要由实验室研究、实验性试验、生产性实验、工业化生产等步骤组成,应管控大学、科研机构、研究开发及成果实际应用接续体系。做好大学、科研机构和工厂及地方的科技联系,发动全体农业科教研究部门与民营企业参加多元化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工作。农业科学工作要遵照市场经济规律操作,生产企业部门的需求是科学研究的推动力量,科学研究成果只有转变为实际应用才能使社会增值。生产部门以自身优势研发、引进新品种、新工艺、新机械转为创新型主体与推广技术的载体,科研部门、主导企业和农民结成紧密利益相关体。这种利益相关体是教学和科技成果孵化器,推广优良品种的产业部门,发挥有力科技辐射。

1.3提升农业科技人才水平,健全农业人才市场教育、科学、人才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将科技成果转为实际应用主要依靠科技、管理方面的人才,使其通力配合,才能形成“政、企、校、研、资”全方位互动。所以需要组建和完善以知识产权作为参股的机制,强化知识资本在高新技术中的作用,使知识资本准入门槛降低。另外,具备条件的地区组建地区人才储备库,使之成为长效机制固定下来。大学和科研机构要为地方培养一些有知识、有技能、会管理、善经营的新一代农民,采取远程教育和专业讲座等方式,将各个最新农技项目散播于农业地区,为农村基层单位造就科技推广工作者。为防止人才流失,主管部门要给予科技工作者创造必要的条件。只有这样,我国的激励人才流动要素、市场选择的新型机制才能建立,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1.4改革农业推广机制,健全农业推广体系强化改革和健全农机推广体系关系到农业现代化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问题。在很多地区,农技站已经形同虚设。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不容忽略基层推广站对农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就要组建现代化推广体系。我国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既不能迎合市场经济体制,也无法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农产品交易对我国现有农业经济产生的冲击,所以必须在保证农机推广体系平稳的条件下,加深体制改革。组建符合新时期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强化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不把追逐经济效益作为目标,要考虑如何获得最大社会利益。各个地区要以现实情况为出发点,深入地发掘地区农业的发展潜力,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准入资质,不能让不合格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坑害消费者。提高农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指导农民抗击各种风险。

2结束语

农业科学论文范文第5篇

在具体政府采购行为实践中,由于公开招标方式没有限制条件,竞争程度最高,因而是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农业科学事业单位要依据政府采购的管理规定选择恰当的政府采购方式,对于单项金额较大的工程项目一般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而对于规格及标准相对统一的通用类设备的采购,一般实行协议供货采购方式,即由政府采购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公开招标,确定中标的供应商及产品,采购单位在此范围内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亚所”)属农业科学事业单位,政府采购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类、基建工程类和农业生产资料类等3类,分别采用不同的采购方式。

1.1基建工程类项目

目前,主要来源为农业部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资金,主要为科学事业单位房屋修缮、基础设施改造类项目,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央预算单位年度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的规定:“除集中采购机构采购项目和部门集中采购项目外,各部门自行采购单项或批量金额达到50万元以上的货物和服务的项目、6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有关规定,南亚所的该类项目主要采用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1.2仪器设备类项目

主要经费来源为农业部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资金和科研项目中的小额仪器购置经费。对于此类项目的采购,南亚所全部采用公开招标,将上级部门批复的仪器设备和该年度使用项目经费需要购置的小型仪器设备统一通过招标公司公开招标采购。对于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则按照中央政府采购网上的协议供货选择合适的供货方。对于农业生产资料类货物的采购,由于各个课题组自行采购数量不大,主要由各个课题组自行采购。

2农业科学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面临的问题

2.1对政府采购规定理解有误,造成规避政府采购行为的发生政府采购范围简单划分为货物、工程和服务,集中采购目录内、目录外产品等,对于同一采购项目如果包含家具、设备、物资等,由于均属于货物,是按照类别分开确定采购方式,还是在一个采购项目下合并内容确定采购方式,在这方面没有具体政策依据。对于同一采购项目包含的货物,是按照同一项目的采购来确定还是按照同一单位内所有货物的采购来确定采购方式,也没有具体操作规定。另外,农业科学事业单位有特有的核算机制,单位内部的课题组独立发展,拥有自己的课题经费。对于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的采购是按照一个单位所有货物合并采购还是按各个课题组自行采购,值得商榷。

2.2进口仪器设备采购手续繁琐,不利于预算执行工作目前,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资助各个单位采购单价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主要用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科研工作中,对数据精确度要求很高,稳定性强、抗干扰性强的测试仪器在试验研究中起重要作用,而测试数据的精度高低直接关系到科学试验研究的成败[1]。进口设备在性能上优于国产设备,但是政府采购工作要求尽量采购国产设备,对购置进口设备有严格限制。采购进口产品时,首先方案申报前要做调研和专家论证,并经财政部专家审核后,由财政部门批复。在开展具体采购行为前,仍需再次组织专家论证并向财政部门履行申报审批程序。单位论证基础性工作主要依靠单位的科研人员做,工作量很大,耗时费力,基层单位对此重复工作很不理解,实际上也给上级主管部门增加了重复工作量[2]。项目申报时为进口产品,预算批复后采购前,进行进口产品申报时,如果不批准,就无法采购进口产品,只能采购国产产品,而国产产品在性能上不及进口产品,价格上更低于进口产品,这样造成了预算资金结余,既不利于预算执行,也不利于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2.3专业专职人员缺乏,造成预算和计划编报不够科学农业科学事业单位缺乏专业从事政府采购工作的人员,目前从事该项工作的主要是相关科研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并抱有政府采购程序复杂、效率低下,不利于科研工作的错误思想,因此在执行政府采购行为时,积极性不高。在这种错误思想下,政府采购计划与预算结合不够密切,科研人员对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编制预算具有随意性[3]。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出现采购时预算不足的问题,同时,因项目批复后调整难度大,影响预算执行。

3农业科学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对策和建议

针对在具体政府采购行为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改进,以免影响政府采购工作。

3.1制定符合农业科学事业单位特点的政府采购实施细则对政府采购工作,建议按照不同类型单位分别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如对农业科学事业单位应该制定符合该类单位自身特点的具体实施细则,以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3.2优化进口设备采购程序针对进口产品采购过程复杂的问题,建议简化审批手续,使采购测算在前,经费预算、政府采购预算、政府采购计划的编制审核同步[4],并建议进口产品申报审批同项目实施方案审批同步进行[2]。

农业科学论文范文第6篇

工科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对完善和稳定实践教学体系,如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合作单位有专门的实践教学指导人员、与企业有合作科研项目等。农林院校与农业企业和农村地方管理机构联系紧密,与实力强的环保和工业企业等单位合作关系较弱。我国农村环境保护体系尚不完善,实践指导技术人员更加缺乏。这些因素造成针对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内容的实践教学力量不足,而城镇或工业环境保护内容实践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如许多农业院校虽然与部分工业企业、市政环保企业和省市级环境监测部门建立教学实践合作关系,但实习内容与农村农业污水处理和控制有一定差距,学生对农村农业污水处理和控制领域仍然感到陌生,今后难以尽快进入农业环境保护工作。

2农业院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方向

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具有自身的特点,如农业污水性质没有工业废水性质复杂,也不像城市污水处理和控制技术工艺路线相对稳定。虽然多数为生物处理工艺,农村和农业污水处理通常会结合地理、生产、以及居住条件等因地制宜。因此农村污水处理应用技术相对单一,但处理形式多种多样。因此环境工程课程改革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2.1调整课程建设目标,形成适合农村农业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依据目前我国农村和农业对环境保护人才的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侧重对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实际能力的培养。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和设计课程的教学,形成面向农村和农业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建设具有专业院校特色的实践基地,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加强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2.2建设具有农业院校特色的污染控制课程教学内容

我国农村水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发展缓慢。近年来,国家从路线、政策和基金等方面,对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都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投入,农业院校有责任义务为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培养工程性人才。课程教学中,在突出基本知识与原理的基础上,设置农村和农业处理教学的大纲和内容。如:将《水污染控制工程》中污水的稳定塘和污水土地处理及适用于小型污染水的技术内容规定为一定课时必讲内容;由于农村和农业环境污染控制往往与农村地理状况、居住和生产紧密联系,增设应用案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多种处理方式的联合应用;在处理固废尤其是沼气工程中的固废等,还要考虑后续沼渣和污水综合处理等。因为农村和农业环境工程保护技术发展迅速,应补充相关新技术及应用内容,甚至专设讲座;配套与农业水环境治理相关的前修课程,如农用化学品污染,面源污染控制等,为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2.3建立完整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环境工程的教学体系应该包括理论、实验、实践、课程设计和工程意识教育等环节,农业院校在完善实践课程体系上应做出更大努力。理论教学基础上可以设置验证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不同类型的实验性。因为环境工程实验的综合性强,普通意义上的验证性实验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如《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实验中《污泥性能测定实验》是污水生物处理的一项重要指标,但不同来源的污泥其性能不同,实验过程中还必须测定多项指标,是综合性强且时间持续时间也非常长(通常需要一周)的实验,应该设置综合性实验来完成;污水处理效果根据污水来源、工艺等不同而不同,设计完整创新性实验,包括污水来源选择、不同工艺设计、实验设备综合应用、检测指标与检测手段选择等。可以较好的锻炼学生从整体上系统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建立农村和农业企业为主的生产实习基地。实践类教学被证明是对学生今后工作帮助最大的课程类型之一。仅靠短期的如参观城市环保企业等的认知性教学实习难以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也无法让学生了解农业环境工程保护的实际内容。设置2个月以上完全进驻实习单位的生产实习,聘请合作单位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实地指导老师,跟随实习点的工作节奏锻炼学习,实习期间要求撰写实习的工作日记、调研报告和实习专题报告,作为考核实习的依据之一。教师定期到实习单位检查实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作出总结。实习合作单位的选择是建设农业院校特色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关键。合作单位应该是农村环境保护企事业单位如乡镇级的环保单位;拥有农村和农业环保处理设施的农业生产单位,如大型或家庭式畜禽和水产养殖场;新农村美好乡村居民居住和旅游地的环保处理设施单位等;大型或家庭式沼气单元等。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事业,这些单位其实非常缺乏有专业理论知识人员,期望与相关科研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也期望有理论知识的人员指导。在校的大学生已具备相当的书本知识,可以应用甚至帮助实习单位的工作,在实习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与学校老师联系,帮助或协调问题解决。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包括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协调能力等都会得到极大提高。相反,城市环保事业单位组织机构相对成熟,企业技术稳定、生产运转顺利。学生即便是蹲点实习,但基本就是每天例行上下班,如,一个成熟氧化沟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基本是全自动化控制,正常生产运转中,参数短期内不会也不可能调整,学生感性认识收获不大。依靠科研项目,通过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项目,引导学生在农村污水控制方面进行实验,如畜禽污水处理、农产品安全生产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4完善教学体系,加强课程设计

学习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统计显示,讲授5%,阅读10%,视听结合20%,示范30%,讨论组50%,实践练习75%,向他人讲授/即时应用90%[10]。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是最有效的学习手段,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应用课程是目前大学教育难以取代的优势[10]。课程设计是将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农业院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设计往往被忽略,完成理论、实验和实践教学后,加强课程设计教学,突出理论应用,训练大学生工程整体设计能力。并将课程设计开设在实践教学的后期,设计的内容可结合实践课程中发现的问题,更利于学生的创新。

2.5制定合理的实践课程考核制度

实践课程考核因为指导人员、地点和单位性质的不同,相对理论和实验类课程难度更大,往往流于形式,不能积极促进教学。制定合理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课程考核体系,可以针对不同的实习内容综合考察。学生实践中的表现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老师联合评判,并以实习单位老师为主,考察学生的实习主观能动性,如到勤率、工作表现等。第二项考核内容依据学生的书面报告,如工作日记、调查报告和专题报告等是否完整,质量水平如何。设置不同权重,实习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提出问题等都是考核的重要内容。因此,可以将现场考核的权重加大,充分体现现场工作能力的重要性。另外,考虑实习的难易,对不同实习单位加不同的权重分。

3结语

农业科学论文范文第7篇

根据《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7]的统计与分类,我国目前有农业科技期刊450种,其中大学学报38种,农业科学总论71种,农业基础科学24种,农业工程38种,农学(农艺学)9种,植物保护16种,农作物40种,园艺33种,林业63种,畜牧兽医96种,水产渔业22种。被列入核心期刊的有146种,占32.4%,与全国的核心期刊比例相近(32%)。2012年我国共发表在农业科技期刊上的论文数为154483篇,平均每种期刊343篇;平均引文数为14.07,平均作者数为3.28,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平均地区分布数为18个,机构分布数为162个,基金论文比为0.409,三项指标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来看,我国农业科技期刊载文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各类的平均指标来看,大学学报各项指标均较高,如从基金论文比来看,最高的为大学学报,其次为农业基础科学和植物保护类,最低的为农业工程类及畜牧兽医类。

1.2期刊引证情况

从表2可看出,总被引频次最高的为农业科学总论类,其次为农业基础科学类,这主要是因为这两类期刊总数较多,载文量也是最多的。总被引频次最少的为水产渔业和农学(农艺学)类。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平均总被引频次为1099,略高于全国平均数1089。影响因子最高的是农业基础科学类,为0.844,其次为农作物和大学学报类,最低的为园艺类;平均为0.4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27。他引率均较高,平均为0.92,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1。总体来看,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的各项引证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影响因子前100位的中国科技期刊中,农业科技期刊有10种;在总被引频次居前100位中有8种,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在国内的科技期刊中影响力还是比较高的。

1.3论文

在几个重要数据库中的表现据统计,2011年在CSTPCD收录的1998种核心期刊中共发表农学类学术论文22239篇,在学科中排名第五[8];在被引用次数较多的10个学科中,农学列第2位,总被引频次为134143。说明我国农业科技论文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在国内被引次数也名列前茅。但是在国际3种(SCI、Ei和CPCI-S)知名数据库中总被引频次前10位的学科中,没有农学。在SCI中2011年我国机构作者为第一作者表现不俗的论文为42927篇,占论文总数的29.8%;其中农学类论文数为1207篇,占本学科论文的比例为42.62%,在10个学科中占比排名第二,仅次于材料科学52.50%。说明尽管我国农学类SCI论文数量不在学科前列,但论文的影响力高于其它学科。在Scopus中收录我国农业和生物科学论文共13588篇,占全部收录论文的6.73%,在我国学科中排名第8位。

2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存在的问题

2.1中文期刊数量过多而英文期刊严重不足

扩展版引证报告中列出了我国农业科技期刊450种,其中农业科学总论(71种)和农作物类(40种)期刊数过多,有重复设立的现象。英文期刊8种,还有两种(JournalofintegrativeAgriculture和TheCropJournal)未被列入,共10种,占全部农业科技期刊的2.22%。农业英文期刊数占比低于全国水平,全国有英文期刊181种,占比为2.9%。我国农业科技论文在国外重要数据库,如SCI中尽管数量没有进入我国学科前十,但不俗论文比在学科中排名第2;在Scopus中收录的农学及生物科学类论文数在我国学科中排名第8位。说明我国农业科技国际论文的产出数量和论文影响力在我国学科中名列前茅,但我国拥有的国际性农业科技期则过少,形成显著的反差。因此我国国际性期刊过少,限制了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也不能满足我国农业科研发展的需要。

农业科学论文范文第8篇

SCI简介

SCI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出版的一种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也是当前世界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SCI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SCI创建于1961年,其创始人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所长EugeneGarfield(1925-09-15)。它主要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利用它,可以检索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方面自1945年以来重要的学术成果信息。SCI还被国内外学术界当做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进行学术排名的重要依据。SCI的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还发行了互联网上Web版数据库。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

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SCI将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CompactDiscEdition,简称SCICDE),SCI-E(SCI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6650余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其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所谓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指报道这些成果的文献大量地被其它文献引用。即通过先期的文献被当前文献的引用,来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及先前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

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Content,简称CC)作为数据源,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这其中,含有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4500种;扩展版收录期刊6650余种。SCI每年收集论文数达六七十万条。

SCI索引形式

SCI主要摘录科技期刊和专利。被选用的期刊上所刊载的每篇文献,包括论文(无代号)、摘要(A)、评论(B)、编辑部文章(E)、通讯(L)、会议资料(M)、专利(P)、评论和书目(R)都逐一加以摘录。尤其把每篇文献后所附的参考文献一一认真著录,并按照一定格式编排起来。在论文索引方面,它是以来源索引为基础,另配有四种引证索引(即作者引证索引、专利引证索引、主副事物引证索引及机构引证索引)。

SCI的索引方式有4种。引文索引(CitationIndex)按第一作者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用于检索作者发表的论文;期刊源索引(SourceIndex)按每篇论文的完整文题排列,用于检索论文主要内容;主题词索引(PermutermSubjectIndex)通过标题词汇或主题词查找某学科、某专业方向涉及文献,光盘版已通过SCI'sKeyWordsPlus追溯出现在论文所引参考文献中的单词、词组与短句,扩充了印刷版的容量;机构索引(CorporateIndex)按地域、字母顺序排列,检索每篇论文的所属机构,或某机构用于统计所发表的论文,也可用光盘版与在线版方便地查找此索引

SSCI简介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期刊为1300多种。

SCI、SSCI交叉关系

SSCI对其收录期刊范围的说明中明确告知该数据库中有一部分内容与SCI重复,这是因为学科之间本身有交叉,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的研究在文献中的自然反映。另外,SSCI从34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通过计算机检索文章主题和引文后,生成一个与社会科学有关的文献目录,此目录再经ISI编委会审核,选择与社会科学密切相关的文献加入SSCI。因此SSCI也收录了相当数量的自然科学文献,二者的交叉关系更为密切。

什么是SCI和SCI期刊的影响因子?

SCI是由美国费城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简称ISI)于1963年创建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之一。ISI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SCI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所收记录包括论文与引文,其引文记录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书籍、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专利和其他各种类型的文献。所涵盖的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以下领域: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学及化学;行为科学。因此,SCI是一种为国际公认、并被广泛使用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和科技文献检索工具,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被我们称做“SCI论文”。

友情链接